
直播电商“豹变”:从【低价刺激需求】到【供给创造需求】
4月2日,中办、国办联合发文规范市场价格行为,要求强化事前引导预防和事中事后监管,维护市场价格秩序。
3月31日,淘宝直播宣布,2025年全面加码品质直播,新增110亿投入。
4月3日,拼多多“商保会”宣布,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、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,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,扶持商家。
平台看重商家,一是为上半年的618准备。年初给618做准备是常态,每年这个时间节点各平台都要出一些扶持商家的动作,今年不一样的是,平台投入力度更大了。
当内卷成为历史,供给重振需求的价值就显现了出来。由此,整个电商行业,从低价刺激需求到供给创造需求的动力转换,势在必行。
如果把这个总结在电商的语境里,那就应该说“直播就是一场电商的十月革命”。
商品是死的,内容是活的。主播在直播间里嬉笑怒骂,与粉丝亲密互动,然后用精致的表演告诉你,就买它!
李佳琦、小杨哥、罗永浩、董宇辉,哪个主播刚开始做直播,不是先从搞大流量池开始的?那个时候,直播还有流量红利,而价格是重要的增长工具。
于是,低价的商品不是商品,而是被异化成了流量的工具。借此,抖音、快手凭借自身巨大的流量池,迅速完成电商化。
头部主播崛起之后,直播间里的交易,复购比例上升。这个时候,用户与主播之间建立了信任链接,到直播间里买东西,成为一种习惯。
用户有了信任基础,只要直播间里氛围感塑造足了,货就能卖得出去。直播间的冲动消费也变得更多了。
作为主播,谁能把情绪凝聚起来谁就能带货,这也是辛巴、小杨哥崛起的内核逻辑之一。
头部主播复购上升,以及各类翻车事件,倒逼直播供应侧升级。李佳琦搭建供应团队,辛巴开始做严选,主播都在打造自己的选品体系的时候,直播电商,其实就已经走到了拼供应的阶段。拼供应就这件事儿,淘宝、京东是有优势的。
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是,2024年抖音电商货架场景和店播在GMV大盘占比合计超过70%。直播电商平台,货架对GMV的贡献比重在上升,店播对于平台GMV的影响比重也在增加。
特别是反内卷、规范价格竞争这事儿摆在台面上之后,靠价格刺激需求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,能不能通过深挖供给来找一条新路子?
拿汽车行业来说,2018年开始,行业就进入了存量市场,产销总量都在下滑。但直到2024年,小米su7当初新发布,10万辆的产能就已经卖完了。事后统计数据发现,买小米su7的车主,有25%是增购。
这么惨一个行业,还不是出现了《哪吒2》这样的精品?而且票房还创造了新历史。
天眼查APP显示:《哪吒2》由光线)主投,其他出品方包括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、成都自在境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、北京彩条屋科技有限公司。光线传媒也靠着优质的内容供给,扳回一局。
对于电商行业来说,不仅要有极致好的商品,也要用最低的成本,完成整个交易链条。成本才是这个行业里最大的差异化竞争力。
做了这么多年电商,阿里一手搭建了行业的供给、流通的基础设施,在供应链的积累深不见底。阿里生态体系内 活跃买家数有10亿,淘宝不缺买家,做电商这么多年,也不缺供给。
也因此,淘宝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寻找一种更高效的机制,做到更高效的供需匹配。品质直播,就是那个新机制。
这里面不仅要靠优化算法,也靠商家。淘宝新投入百亿来做品质直播,其实就是要做一件最核心的事:增强商家创造内容的能力。
从达播到店播,从“卷商家”到扶持商家,电商平台的这些动作,本质上是在把创造流量的能力分散给商家,把挖掘增量的能力给到商家。
这就好比“土改”之后,土地的产出能力才能提升,才能慢慢积累财富,才能促进工业发展和经济繁荣。平台花资源帮助商家的本质,就好比发镰刀铁锹。其实是在分散生产资料,提升整体的生产力。
直播这个“生产力工具”只有分散到品牌商家手里,真正能被商家用好,用出效果,那么品质直播促进交易的概率就能更高,卖货的价值才能最大化。
2019年消费升级崛起,国潮成为最大的消费红利,于是一种国潮品牌崛起,2020—2023年,低价成为新增量,于是,行业越来越卷。
拼多多掐准了时代脉搏,吃下了电商行业最大的那一块儿增量蛋糕,顺利冲进五环。抖音快手也凭借内容优势,走上了各自的电商化之路。而如今,直播电商返璞归真,电商行业兜兜转转,挖掘增长的方法,反倒是回归了卖好货的本质。
也因此,电商之于快抖,本来就是一个变现业务,核心的目的不仅在于服务好多少用户,更在于能够提升多少货币化率。
抖快做电商,是围绕货币化率这个指标去做优化,扶持商家的目的,还是为了尽可能多地找到那个流量价值的承载。
好商品多了,能持续变现了,那么KPI就完成了80%,这也是其深挖供给增量的要义所在。
淘宝和京东虽然不掌握内容分发要素,但商业要素的组织能力却很强。比如供应链,比如物流。
快的极致是什么?其实就是即时零售。这也是未来京东业务的增量方向之一。你看,京东APP首页之后,就是秒送,即时零售业务是当下京东战略的一大核心。
电商业务这块儿,京东有成熟的壁垒、场子稳得住,重点在于把交易频次提上来。这是京东做供给的一个重要方向。
挖掘好的商品,能进一步提升平台的交易频次。京东跟美团打得火热,需要进一步提升交易频次。
交易频次上来了,一方面能降低流量成本、提升GMV和转化率。另一方面,好的产品是天然就有流量的,也能反哺内容端,直播的价值也能被更多地挖掘出来。
淘宝强,强在自带流量池,强在供给侧足够丰富,同时也有挖掘增量的能力,是整体实力的强。
淘宝加码品质直播目标是成交和用户规模两年翻番。在我看来这个目标实现并不难。原因之一在于,直播把电商这个消耗流量的商业,变成了能生产流量的商业。
你看,淘宝APP加入了直播,视频入口放在一级菜单之后,日活、转化数据是不是提升了不少?用户端,有了丰富的视频内容之后,刷淘宝的时长是不是更长了?
实际上,直播对于货架电商的“流量激活”还可以更充分,渗透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。这本身就意味着增量。而对商家端来说,只要把淘宝现有的生态做好,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就很容易找到增量。
我一个同学,做淘宝电商十多年了,我问他为什么不去试试其他平台,他给的理由很充分,有经营的方法论,而且也有增量。
他说,只要打磨一下运营细节,适应一下新的平台规则,就能稳健地找到增量,远比去其他平台投入要容易得多。
商家想要增量,但对成本投入讳莫如深。这个时候,往往就需要平台用资源注入来推一把。
淘宝做品质直播,新增110亿元投入,目的也是继续打磨货盘运营,扶持更多的商家主播,帮助更多的品牌商家,打磨方法论,进而找到增量。
不管是掌握分发,还是掌握商业要素,放眼整个电商行业看,直播融合货架是正在发生的一个大趋势。可以确定的是,内容场景和货架场景的深度融合,需要一套新的增长方法论。
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光线传媒盈利能力一般,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。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,股价偏高。更多
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。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证券之星对其观点、判断保持中立,不保证该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,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,请发送邮件至,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。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,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。
输入店铺信息,获取专业全方面分析
* 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,请放心填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