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抖音孵化、天猫沉淀新兴品牌电商运营如何把握
进度条刚刚过半,王红权星、骆王宇、精灵球收七龙珠等头部大V接连翻车,有些直接被封,有些一夜掉粉百万。
而那些老网红,董宇辉与东方甄选官宣分手;李佳琦陷入控价风波;刘畊宏流量下滑;“中国风”顶流李子柒更是停更两年多……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,抖音、小红书这些社交平台,似乎很久没有出现“顶流”了。
第一,必须流量超高,才能够被称为“爆火”;第二,必须受众够广,才能够实现“出圈”。
唱挖呀挖呀挖的黄老师 7 天涨粉400 万,线 万,一度被称为小红书顶流的章小蕙、董洁,其粉丝数量甚至不到 400 万……
与之对比,此前深耕农村短视频赛道的张同学两周涨粉 1000 万,切入电商赛道的东方甄选单月涨粉 2000 万,抖音健身第一股刘畊宏更是 7天涨粉 5000 万,掀起全民热搜狂潮。
自《苍兰诀》之后,王鹤棣跻身流量一线,但《以爱为营》却让他陷入巨大争议。
从“歹毒运镜”到“土味穿搭”,槽点无处不在。王鹤棣的原声台词和川味英语也让观众频频出戏。
不止王鹤棣,大多数顶流都很难在爆红之后保证稳定输出,甚至还会出现烂片扎堆的消耗现象,导致自身的流量持续走跌。
李现在《亲爱的,热爱的》之后,《赤狐书生》《古董局中局》豆瓣评分均不及格,票房成绩也不理想。
《山河令》之后,龚俊几部作品接连失利,或口碑不佳,或热度平平,最近的《我要逆风去》最高市占率仅为4.2%。
比如,《偷偷藏不住》《安乐传》《护心》等集聚了陈哲远、刘宇宁、侯明昊等被讨论最多的准流量小生,最终却没攒出一个真顶流。
在“四大流量”的时代,得益于网文IP的丰富性,剧集市场获得前所未有的题材红利,IP的改编让艺人获得流量关注。
然而,随着IP的开发殆尽,影视市场逐渐式微,粗制滥造的“大IP”更是让IP市场泡沫破灭。
一般来说,偶像剧容易造星,但是“禁古令”让古偶数量腰斩,现偶则因为与现实生活贴近,更容易被观众审判。
每年3-5月是新一轮商务官宣的开始,观察2024年发现有较多新增代言的都是那些老熟人。
而在2023年明星商务代言总量上,肖战、王一博、杨洋的商务代言仍然是断崖式领先。
其实,每年都有表现不错的艺人,但这些“待爆帝”迟迟不爆,恰恰说明资本对流量的选择越发谨慎。
因为在后流量时代,“戏骨+流量”的搭配不再适用,纯粹流量的可持续价值逐渐降低。
而那些吃到了时代红利的早期顶流们,也都纷纷转型步入事业稳定期,其流量效应也随之跃升。
资本投入降低,上升通道收窄,这就让如今的艺人无法完成身份转化,只能在舒适区长久打转。
但对艺人来说,爆火之后的第二部是事业上升的关键,也是商业价值快速变现的好时机。但演技得不到精进,作品质量又无法提升,很容易败坏口碑和路人缘。
肖战连播两部剧《梦中那片海》《玉骨遥》,没了乌烟瘴气,但也没了热度泼天,整体表现相对平淡。
而短视频领域的中国风顶流李子柒、健身顶流刘畊宏,如今也是一个停更、一个降温。
赛道和达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,只有出现新的有发展前景的赛道,平台才会为了打造标杆从而扶持达人。
比如抖音要开发线上健身赛道,于是刘畊宏出现了;小红书要针对高净值群体发展买手电商,于是章小蕙出现了;抖音需要知识内容摆脱低俗标签,获得中产青睐,于是东方甄选董宇辉出现了。
平台赛道可能很多,但是具有商业价值和用户规模的赛道有限,能够在具有价值的同时,还能够和有潜力的达人适配的赛道,就少之又少了。
另一方面,平台为了这种情况而采取的分散化流量推荐机制,也限制了国民级网红的出现。
因为如果放任头部做大,势必会对腰部和尾部达人产生倾轧,进而影响到平台,因此他们会选择去头部化。
拿抖音来说,它的流量分发制度已经变为136的梯度分成,即流量分布中10%给到头部达人,30%给到垂类达人,60%给到品牌。
千万带货主播彩虹夫妇就提到,自己直播间的流量腰斩,从前轻松就有10w+,现在只有一两万,稍不注意也会亏钱。
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舆论制造场,尤其在拥有流量之后,一举一动更是遭受着理智或非理智的重重审视。
所谓“花无百日红”,每一个人都在等着抓你的小辫子,稍有不慎就会被裹挟进洪流。
但在目前来看,我们的顶流,运营功劳大过个人实力,动辄上亿的流量真的完全凭借个人魅力吗?若是如此,为何又仅仅因为某个事件就彻底销声匿迹?
2024年已过半,或许会有更多人被流量推向云端,也或许会有更多的名字不再被提起。
输入店铺信息,获取专业全方面分析
* 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,请放心填写